一、什么是微生物標準?
微生物標準是微生物風險管理指標,通過食物鏈特定環節的采樣和微生物檢驗結果,提示食品、加工過程(或食品安全控制系統)執行情況的可接受性。
評價食品品質的指示菌,間接地表示食品腐敗變質的程度及劣化程度。我國最常用的是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計數。
評價食品安全性的致病菌,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是重要的對象微生物,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單增李斯特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基礎標準和產品標準中的致病菌指標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腸桿菌等。
評價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兩方面的指示菌,包括腸桿菌科、大腸埃希氏菌(大腸桿菌)、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等。我國最常用大腸菌群,歐美常用腸桿菌科。
我們來看看,腸桿菌科及其菌屬都是個什么關系吧。
腸桿菌是良好的衛生指示菌, 特別是在食品生產中的干燥環境,大腸菌群可能無法生存,但是致病性的腸桿菌科可能會存在,腸桿菌通常在潮濕和干燥的工廠環境中都可以生殖。
二、菌落總數
38類(種)食品規定了菌落總數限量要求。
36類(種)食品采用三級采樣方案,1種采用二級,其他2種。
13類(種)食品的采樣方案和限量為n=5,c=2,m=104 ,M=105;10類(種)食品采用n=5,c=2,m=103,M=104 。
不適用于添加活性菌種(需氧和兼性厭氧)的產品。
三、大腸菌群
49類(種)食品規定了大腸菌群限量要求。
46類(種)食品采用三級采樣方案,3類(種)食品采用二級采樣方案,其他1種。(注:冷凍飲品包括2種采樣方案)
30類(種)食品的采樣方案和限量為n=5,c=2,m=10 ,M= 102;5種為n=5,c=2,m= 102 ,M= 103。
四、霉菌&酵母
18類(種)食品規定了霉菌限量要求。
315一般指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是每年的3月15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
五、食源性致病菌
我國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要求,主要參照GB29921,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基礎標準和產品標準中的致病菌指標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腸桿菌等。
新標準已經修訂完,等待發布實施。